PRODUCT CLASSIFICATION
汽车皮座椅作为车内核心部件,长期暴露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,易出现褪色、开裂、皮质变硬等老化问题 —— 夏季车内紫外线强度可达户外的 1.5 倍,3 年使用后普通真皮座椅褪色率常超 20%,人造革座椅甚至出现表面剥落。紫外线老化试验箱通过模拟自然紫外线环境(尤其是 UVA、UVB 波段),可加速验证汽车皮座椅的抗老化性能,为皮质材料选型、表面涂层优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。本文从技术原理、测试规范、核心难点及应用价值维度,系统解析其在汽车皮座椅测试中的核心技术。
紫外线光源:采用 UVA-340 灯管(模拟户外紫外线中对材料破坏的 340nm 波段)或 UVB-313 灯管(加速老化测试专用,波长 313nm,破坏强度更高),灯管寿命≥1600 小时;通过反光板优化光源分布,确保测试区域紫外线强度均匀。
控温系统:采用热风循环加热,温度范围 40℃-80℃(模拟夏季车内高温环境),波动度≤±2℃;配备黑板温度计(测量样品表面温度),确保皮质表面温度与设定值偏差≤±3℃,贴合实际使用中座椅受晒状态。
喷淋模块:部分设备集成冷凝喷淋功能(模拟露水、雨水),湿度控制范围 50%-95% RH,可模拟 “紫外线照射 + 潮湿" 的复合老化环境,更贴近南方多雨地区的使用场景。
二、汽车皮座椅紫外线老化测试的标准流程
样品预处理:从汽车座椅上截取 3 块 100mm×150mm 的皮质样品(分别取自靠背、坐垫、侧翼,确保代表性),清除表面污渍,在样品非测试面标注编号;测试前在标准环境(23℃、50% RH)下放置 24 小时,消除环境温湿度对皮质的初始影响。
设备校准:测试前用紫外线强度计(精度 ±0.01W/m?)校准测试区域强度,确保实际强度与设定值偏差≤±5%;检查灯管老化程度,若使用时长超 1200 小时需及时更换,避免强度衰减导致测试误差。
外观变化:每 20 小时观察样品是否出现裂纹、起泡、褪色,采用灰度卡(ISO 105-A02)评估褪色等级(≥4 级为合格);
性能变化:测试结束后,用硬度计测量皮质硬度(真皮座椅硬度≤85 Shore A)、用拉力机测试拉伸强度(与初始值对比,衰减率需符合公司标准)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