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心Vlog一区二区三区在线

技术文章/ article

您的位置:首页  -  技术文章  -  从原理到落地:高低温试验箱如何保障不同材质手机壳的温环境耐受性

从原理到落地:高低温试验箱如何保障不同材质手机壳的温环境耐受性

更新时间:2025-08-29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浏览次数:29

在智能手机配件市场中,手机壳不仅是装饰载体,更需承担防摔、防刮、保护机身的核心功能。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数据,2024 年全球手机壳出货量超 12 亿个,其中因极限温度导致材质失效(如低温脆裂、高温变形)的退换货占比达 15%。高低温试验箱作为模拟极限温环境的专业设备,能精准复现手机壳在不同气候场景下的使用环境(如北方冬季 - 30℃户外、热带地区 60℃高温),评估其外观、力学性能与防护能力的变化,成为手机壳研发与质量管控的关键工具。本文从技术原理、测试规范、行业应用及发展趋势,全面解析高低温试验箱测试手机壳的核心技术。

糖心Vlog一区二区三区在线-225L温湿度箱-原图-800×800-230320 -2.jpg


一、高低温试验箱的技术原理与核心测试能力
高低温试验箱的核心价值在于 “复现极限温环境 + 量化性能衰减",通过精准控制温度范围与变化速率,模拟手机壳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温环境挑战,同时结合配套测试工具,实现对手机壳多维度性能的动态监测。其技术优势集中体现在三大核心系统,适配不同材质手机壳(硅胶、TPU、PC、金属、玻璃)的测试需求。
(一)温环境控制系统
该系统是设备的 “核心动力",采用 “双级压缩制冷 + 镍铬合金加热" 技术,实现 - 40℃至 150℃的宽温度覆盖,满足手机壳各类极限温场景测试:北方冬季户外低温测试(-30℃至 - 20℃)、热带高温储存测试(50℃至 60℃)、高温高湿协同测试(40℃/90% RH,模拟梅雨季)。系统控温精度达 ±0.3℃,升降温速率最快可达 5℃/min(从 - 30℃升至 60℃仅需 18 分钟),远超传统设备的 2℃/min,大幅缩短测试周期。
针对不同材质手机壳的热响应特性,系统可自定义温度循环模式:硅胶、TPU 等弹性材质需模拟 “低温脆化 - 常温恢复 - 高温软化" 循环(如 - 30℃保温 2h→升温至 25℃保温 1h→60℃保温 2h,循环 5 次),评估弹性恢复能力;PC、金属等刚性材质需重点测试高温变形(60℃保温 4h)与低温抗冲击性能(-30℃保温 4h 后开展跌落测试),避免材质脆裂。此外,设备配备 “热气除霜" 技术,在 - 20℃以下低温测试时,可在不中断试验的前提下自动除霜,防止霜层影响温度均匀性,确保测试数据准确性。
(二)性能监测与配套测试模块
为全面评估手机壳在极限温环境下的性能变化,试验箱需搭配专属测试模块,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:
  1. 外观与尺寸监测:通过高精度游标卡尺(精度 0.01mm)、色差仪(CIE LAB 标准),测试前后分别测量手机壳的长度、宽度、厚度变化(要求变形量≤0.5mm),记录颜色 ΔE 值(合格品需≤1.0,避免高温泛黄、低温变色);针对透明 PC 壳,还需测试透光率变化(衰减率≤5%),确保视觉效果不受温环境影响。

  1. 力学性能测试:低温环境下,采用摆锤冲击仪(量程 0-50kJ/m?)测试手机壳抗冲击强度(硅胶壳需≥8kJ/m?,PC 壳需≥12kJ/m?),模拟户外低温跌落场景;高温环境下,通过压力试验机(量程 0-10kN)测试抗压性能(金属边框壳需承受≥50N 压力无变形),模拟高温下手机放入背包后的挤压场景。

  1. 防护性能验证:将装配手机的壳身一同放入试验箱,完成温循环测试后,开展防水(IP67 标准,1m 水深浸泡 30min)、防摔(1.5m 高度跌落至水泥地面)测试,评估温环境对手机壳防护能力的影响 —— 合格标准为手机无进水、屏幕无碎裂、功能正常,壳身无结构性破损(如卡扣断裂、边框开裂)。

  2. 糖心Vlog一区二区三区在线-225L温湿度箱-原图-800×800-230320 -6.jpg

二、手机壳高低温测试的关键环节与行业标准
手机壳的高低温测试需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与标准,核心围绕 “样品制备 - 参数设定 - 测试执行 - 结果判定" 四大环节,不同材质、不同定位(如防摔壳、超薄壳、商务壳)的手机壳,测试重点与合格标准差异显著,需结合行业规范与市场需求制定方案。
(一)测试操作规范
  1. 样品制备:选取无划痕、无气泡、卡扣完好的合格手机壳,每组不少于 3 个平行样(避免个体差异导致的误差),在标准环境(23℃±2℃,50%±5% RH)放置 24 小时,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内应力。若测试防摔壳,需搭配对应型号的真机(或仿真模型,重量与真机偏差≤5g)装配,确保测试场景贴近实际使用;若测试超薄壳(厚度≤1mm),需额外标记易变形区域(如边角、摄像头孔位),重点监测尺寸变化。

  1. 参数设定:根据手机壳的目标市场与材质特性设定参数,核心参数包括温度范围、保温时间、循环次数:

  • 面向北方市场的手机壳:需开展 - 30℃低温测试,保温 4 小时后直接进行 1.5m 跌落测试,评估脆裂风险;

  • 面向热带市场的手机壳:需开展 60℃高温测试,保温 6 小时后测试抗压性能与外观变形,避免软化导致防护失效;

  • 通用型防摔壳:需执行温度循环测试(-20℃保温 2h→25℃保温 1h→50℃保温 2h,循环 10 次),模拟跨气候区运输场景,测试后需通过防水、防摔双重验证。

  1. 结果判定:测试结束后,从外观、尺寸、力学性能、防护能力四维度判定合格与否:

  • 外观:无开裂、变色(Δ贰≤1.0)、涂层脱落(面积≤1尘尘?);

  • 尺寸:长度、宽度、厚度变形量≤0.5尘尘,摄像头孔位、按键孔位对位偏差≤0.3尘尘;

  • 力学性能:低温抗冲击强度达标(硅胶≥8办闯/尘?、笔颁≥12办闯/尘?),高温抗压后无变形;

  • 防护能力:装配真机测试后,手机无进水、功能正常,壳身无结构性破损。

若某一项指标不达标,需追溯材质问题(如硅胶硬度不足、PC 抗冻剂含量低)或工艺缺陷(如注塑成型时壁厚不均)。
(二)主流材质手机壳的测试标准差异
不同材质手机壳的物理特性差异显着,导致测试重点与合格标准存在明显区别:
  • 硅胶 / TPU 手机壳:弹性好但高温易软化、低温易硬化,需重点测试 “温度循环后的弹性恢复率"(≥95%)与 “低温抗撕裂性能"(撕裂强度≥15kN/m),避免频繁温变导致弹性失效;

  • PC/ABS 合金手机壳:刚性强但低温易脆裂,需强化 - 30℃低温抗冲击测试(冲击强度≥12kJ/m?),同时测试高温(60℃)下的热变形温度(≥70℃),防止变形影响装机贴合度;

  • 金属边框手机壳:导热快、低温无脆裂风险,但高温易氧化,需重点测试 “60℃/90% RH 湿热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"(盐雾测试 48h 后无锈迹)与 “高温下的结构稳定性"(螺丝扭矩衰减率≤10%);

  • 玻璃手机壳:美观度高但抗冲击性差,需在 - 20℃低温下开展 1m 跌落测试(合格标准为玻璃无碎裂、仅边角轻微崩口),同时测试高温(50℃)下的胶黏剂稳定性(无开胶、脱落)。

糖心Vlog一区二区三区在线-225L温湿度箱-原图-800×800-230320 -7.jpg


  • 公司名称:

    糖心Vlog一区二区三区在线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  86-0769-81085066

  • 公司地址:

   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常平中信路 101号1号楼102室

  • 公司邮箱:

    15876446198@163.com

扫码加微信

Copyright © 2025糖心Vlog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

技术支持:        sitemap.xml